1.【例题】
牛顿的贡献就是把“自然界是按照数学规律设计的”理论从空想变为现实。在牛顿之前,信奉这句话的人多是数学家;由于牛顿的巨大贡献,牛顿之后,信奉这句话的人变成了普通人,这就使许许多多人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自然界是按照数学规律设计的”这一理论是由数学家提出的
B. 牛顿的这一贡献改变了许多人的思维方式
C. 普通人并不相信数学家
D. 在牛顿之前,只有数学家信奉“自然界是按照数学规律设计的”这一理论
2.【例题】
110,312,514,()
A.718 B.716 C.819 D.518
3.【例题】
甲班与乙班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这两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 )。
A. 15∶11 B. 17∶22 C. 19∶24 D. 21∶27
4.【例题】
5.【例题】
税收激励是指政府在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通过税赋的调整,诱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鼓励纳税人发生或不发生、参与或不参与某种经济行为,以实现政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税收激励的是( )。
A.在产品研发阶段,设备费很高,此时对其加速折旧进行税收优惠
B.对遭受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
C.在产品中间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依赖性强,此时对投资抵免进行税收优惠
D.在产品试验阶段企业的风险仍然很大,此时对亏损结转进行税收优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
阅读题干,从最后一句“牛顿之后,信奉这句话的人变成了普通人,这就使许许多多人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可以推知:牛顿的这一贡献改变了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正确选项是B。
2.【解析】
个位数为0、2、4、6,十位数为1,百位数为1、3、5、7,故选B。
3.【解析】
为了使两个班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是: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根据题意,可以图示为:
设甲班步行x千米,乙班步行y千米。
由于甲班的步行速度比乙班快,则甲班的步行距离x要大于乙班的步行距离y。
甲班的步行时间为:x/4
乙班的步行时间为:y/3
汽车行驶甲乙两班步行距离之差所用的时间为:(x-y)/48
甲班的步行时间等于乙班的步行时间加上汽车行驶甲乙两班步行距离之差所用的时间。
x/4=y/3+(x-y)/48
解得:x/y=15/11
所以,正确选项是A。
4.【解析】
每组图形阴影部分所占比例相同。答案为C。
5.【解析】
根据定义,税收激励是为了鼓励纳税人的某种经济行为而实施的税赋的调整。A、C、D三项都是为了鼓励纳税人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制造试验而实行的税收优惠,因此都属于税收激励。B项对遭受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其目的不显了鼓励某种经济行为,因此不是税收激励。